詳細信息Information
經濟日報 2012-10-16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異軍突起,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骨干力量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街頭擺放的“樹亭”,到可以水洗的紙制書簽,從奧地利AEC動畫節數字動畫片展映,到大柵欄街區的“文化探訪之旅”……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里,通過一件件富有創意靈感的作品,一場場充滿文化氣息的活動,北京國際設計周給人們帶來了高質量的文化盛宴。500萬的參觀人次充分顯示出文化產業的魅力,而創意與創新結合、文化與科技融合也正是我國文化產業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
規模不斷壯大
10年間,我國文化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促進文化發展和繁榮、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04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長速度在15%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長速度。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占同期GDP的2.75%,比上年提高0.18個百分點,比2004年提高0.81個百分點。
2011年,我國共生產電視劇469部14939集,動畫電視261444分鐘;生產故事影片558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131部;出版各類報紙467億份,各類期刊33億冊,圖書77億冊(張),各項指標均位居世界前列。
10年間,我國文化產業“走出去”成效顯著。“十一五”期間,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從78.9億美元增長到116.7億美元,文化服務出口從12.1億美元增長到30.1億美元;版權輸出數量逐年增長,圖書版權引進輸出比例由2003年9:1下降到2011年2.1:1。
業態更加豐富
10年間,我國文化產業重點行業蓬勃發展,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2011年我國共出版圖書37.0萬種,比2002年的170962種多了近20萬種;重版、重印圖書16.2萬種,比2002年的70269種多了9萬多種。新聞出版全行業營業收入2011年達到1.46萬億元,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2011年,我國電影全年票房超過131億元,增長近29%。我國電影城市票房連續9年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長,全球罕見。動漫產業產值則從“十五”期末2005年不足100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470.84億元。
此外,2011年,我國演出市場規模達233億元,演出市場總量顯著增長;全國娛樂市場規模達566億元,大眾化消費特征逐步顯現;藝術品市場發展迅猛,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之一。
投資持續升溫
文化產業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隨著市場環境的逐步優化,大量資本和人力資源涌進文化領域,文化產業成為社會資本關注的新熱點。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2003年,國務院頒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定》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在文化投融資的準入政策方面做出歷史性突破。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對于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投融資做了系統規定。2010年,文化部等9部門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為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2012年,文化部又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目前,在演出、娛樂、藝術品、網絡文化、動漫游戲等領域,我國已基本實現了對非公有資本的全方位、全過程開放。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