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新華網 2012-09-09 10:
新華網濟南9月9日電(記者婁辰張晶)正在山東臺兒莊古城進行的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非遺產品受到了參觀者和游客的追捧。
這屆博覽會開幕首日就達成簽約項目135項,總簽約金額達442.6億元,其中24個項目簽約金額超過億元,54個項目簽約金額超過千萬元,凸顯了非遺項目的市場潛力。
在來自河北省的非遺項目安新蘆葦畫展廳,多名游客流連忘返。蘆葦畫精選白洋淀特種蘆葦,經選料、壓平、烙燙、編織等傳統工藝制成,畫面本色天然,古樸典雅,栩栩如生。一名游客說:“太漂亮了,越看越精美,一定要買幾幅帶回去!”
河北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蘆葦畫的代表性傳承人楊丙軍告訴記者:“博覽會開幕第一天就出售了6幅畫,由于這次只帶來一些樣品,還有很多想買的人,但是我們沒貨了。”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并啟動“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項目。據初步統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共有近87萬項,截至2011年,國務院已批準公布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1219項。
這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以“促進非遺保護、共建精神家園”為主題,吸引了各地具有特色的非遺參會項目767個,其中包括唐卡、赫哲族魚皮衣、揚州玉雕、苗族銀飾、蒙古族馬頭琴、陜西社火臉譜、湘東儺面具等200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展品。展會現場還有非遺傳承人現場制作黎錦、剪紙、陶藝等精美手工藝品。
在甘肅省保安族腰刀展廳前也圍攏了不少游客。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馬維雄告訴記者,博覽會開幕第一天就賣出了好幾把,體現出市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認可。馬維雄在老家開了腰刀店,還在網上開了一家網店,網上網下加起來一年能銷售約2000把腰刀。
記者注意到,參展的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是純手工技藝,價格全都不菲:保安族腰刀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一幅水族馬尾繡的杯墊要上千元,一幅藏族唐卡幾萬元到四五十萬元……但是價格并沒有阻擋游客的熱情,“買的就是它的純手工,還有它蘊含的文化,因為這是不可復制的,就算貴點兒,我也愿意買。”一位購買保安族腰刀的年輕人對記者說。
記者在博覽會上看到,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現場演示阿膠熬制過程,讓游客近距離領略了傳統的阿膠制作技藝。公司總裁、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告訴記者,公司“十一五”銷售利潤翻番,股票市值增長32倍,品牌價值達到40億元,2011年實現利稅15億元。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劉德龍說,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將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與技藝價值融入物態化的產品當中,實現了傳承與發展雙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