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證券日報 2012年08月21日 夏芳
2011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推向新的歷史高度,文化產業正逐步進入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期。業內人士預期,我國文化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將迎來更大發展,“文化+資本”模式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34家文化傳媒公司相繼上市
10年前,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僅有14家,而如今,滬深市場已有34家文化、傳媒類公司。
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數字網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革新,傳媒業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文化產業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社會資金的投入也會給傳媒業發展提供更多的燃料。
根據統計,34家文化類上市公司去年營業總收入913億元,平均同比增長為20.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2.9億元,平均同比增加率為8%。截止到8月5日,34家公司市值合計為2237.81億元。而10年前14家公司文化傳媒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僅有552億元。
“文化+資本”共舞
有關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文化產業是一個成長性較好的行業。不過就資本市場而言,雖然傳媒板塊正在崛起,但相對于文化產業發展規模而言,這種增長并不相稱。同時,相對于國外文化傳媒產業對GDP的貢獻來說,我國傳媒產業可謂相形見絀。
近年來,在國家明顯加大政策扶持的背景下,文化傳媒類公司通過直接發行股票或借殼方式上市的案例大大增多。
2006年10月,上海新華傳媒借殼上市,成為我國出版發行企業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2007年12月,遼寧出版傳媒登陸A股市場,成為國內第一家編輯業務和經營業務整體上市的新聞出版企業;2008年10月,科大創新正式更名為時代出版,標志安徽出版集團借殼科大創新成功登陸A股;2011年4月,江西出版集團借殼江西鑫新成功上市;2011年9月,浙報傳媒借殼ST白貓登陸資本市場。
打造集團化上市公司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前不久表示,通過整合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組建中國出版傳媒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等四大出版集團上市。而《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出版傳媒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和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三大出版集團已經完成股改,其中,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已經出現在中國證監會初審的名單中。
對此,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對記者表示,四大出版集團上市有利于出版業更規范發展。首先,上市將使出版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更加規范;其次,上市后可以募集更多社會資本,有利于企業規;l展;第三,上市后可突破單一所有制模式,公司資本來源多元化,社會監督力量增強。
同樣,中國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負責人彭中天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進四大出版集團改革走市場化路線,其改革力度最強,將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樹立樣板。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