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新華社 2012-07-30
新華網昆明7月30日電(記者袁雪蓮)將文化建設與服務“三農”相結合,喚醒農村“沉睡”文化資源,以此帶動村民脫貧致富,這就是云南的“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設的示范效應。記者近日從云南省文化廳了解到,目前云南已建成124個“文化惠民”示范村,覆蓋了云南絕大部分縣市區。
云南省文化廳廳長黃峻說,云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然而,由于文化基礎設施薄弱,農村文化資源長期處于“沉睡”狀態,未能發揮作用惠及當地百姓。為此,云南省文化廳下撥1490萬元專項經費,自2009年以來全面推進“文化惠民”示范村創建。
“文化惠民”示范村以“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為核心,通過“農民演藝協會”、“農民素質教育網絡培訓學校”、“農村文化產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助推各村發展。其中,“農村文化產業合作社”已成為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型經濟實體。
黃峻介紹,目前云南“文化惠民”示范村的特色文化產業涵蓋了民族民間演藝、鄉村文化旅游和民族民間工藝品等類別,有效推動了刺繡、紫陶、木雕、竹編等多個行業的發展。此外,云南還啟動了農村公共電子閱覽室、鄉村影像庫等項目建設,并開展“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活動,全面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