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2年07月24日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據上證報資訊最新統計顯示,截至7月12日,全國已有近30家文化企業排隊上市。根據證監會的公開資料顯示,這些企業涉及影視、出版、廣告、動漫、廣電、數字內容服務等多個領域,多元化趨勢日趨明顯。這與近一年來國家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政策密不可分。比如,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公開表示,通過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鼓勵文化類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等多種渠道,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記者 溫婷 ○編輯 全澤源
目前,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正在借力資本市場謀求發展。記者發現,在27家正處于IPO進程的文化產業公司中,有15家選擇創業板,另12家選擇主板上市。其中,思美傳媒、美盛文化創意及中航文化三家已通過發審會,廣州金逸影視傳媒已預披露,其他仍處于初審及落實反饋意見階段。其中,文化創意嫁接科技創新這一商業模式備受關注,而動漫產業擴容也涉及包括衍生品、主題樂園、內容生產及運營在內的全產業鏈。
文化產業進入新時代
“從如今的擬上市名單來看,已經不能用原有文化創意的概念來理解如今的文化產業,”一位PE投資人告訴記者,“其中更多是文化創意與新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這也是我們如今投資文化產業所關注的方向。”該人士表示,這不僅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文化產業“輕資產”的特點,也更有利于文化產品的財務評估。
而鼓勵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結合也屢次在政府文件中有所體現。此前發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已明確提出,為發揮科技創新在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引擎作用,要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促進演藝、娛樂、藝術品、工藝美術、文化會展、創意設計等傳統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的提高;推動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促進動漫、游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等新興文化業態加快發展。
正在排隊的擬IPO公司中,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結合的公司也不在少數。其中,“闖關”創業板的北京暴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足在線視頻,并擁有自主研發的視頻播放軟件;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亞洲數字視覺創意與應用領域最大規模的企業,曾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圖像設計服務供應商及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數字影像總承包商;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則是數字出版;而以商業廣告業務起家的上海四維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則也將業務重點延伸至數字出版及數字發行。
業內人士指出,實施數字化戰略轉型將成為未來文化傳媒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據新聞出版總署透露,為加快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今年下半年新聞出版總署開展傳統出版企業向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工作。根據《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十二五”末,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值將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值的25%,到2020年,傳統出版單位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
動漫產業全領域擴容
文化部《“十二五”時期國家動漫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支持動漫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展壯大。而近期籌劃上市的動漫企業數量也在持續增加,業務覆蓋動漫全產業鏈。
根據證監會網站披露的信息,上海炫動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炫動傳播)、深圳華強(5.80,-0.14,-2.36%)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華強”)都處于上市申報的“落實反饋意見”階段;而美盛文化創意已通過發審會。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華強是國內唯一具有成套設計、成套制造、成套出口大型文化科技主題公園的企業,將文化、科技、旅游產業相結合,且擁有自主的原創動慢品牌。美盛文化創意主要專注于動漫衍生品,從事動漫服飾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用于出口。
而炫動傳播是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控股子公司,業務覆蓋動漫全產業鏈,動漫創投、媒體運營、產業拓展三大核心業務板塊;領銜出品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大電影,承擔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炫動卡通衛視和哈哈少兒頻道的節目制作和廣告運營,并擁有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CCG)會展品牌,每年實際門票及招商收入能為母公司財務數據提供現金流貢獻。
據炫動傳播內部人士介紹,對于炫動傳播來說,2013年是炫動傳播從播放平臺轉向制造平臺,乃至創造平臺的關鍵一年。據悉,從2009年起炫動傳播每年計劃出品5-8部動畫電視,4-5部動畫電影,制作周期為3-5年,預計從2012年第四季度起,陸續有六大系列共300余集原創電視動畫及《金箍棒傳奇》《懶豬也堅強》原創動畫電影完成播映許可,同時引進合拍片《聰明一休之反斗公主》項目均在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完成。與孩之寶合作的粘土動畫片《罐頭精靈》也正在制作中。據介紹,炫動傳播計劃以出品人形式介入內容生產,將從一定程度上成為繼頻道運營外又一大潛在收入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籌劃上市的宏夢卡通集團則將上市地點瞄準了海外,宏夢執行總裁薛冰告訴記者,這主要是考慮到文化創意企業對于人才和品牌的重視,而海外上市更加寬松的期權激勵制度有助于文化創意企業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一些文化企業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先上市再做文化,是資本浮躁的一種表現,往往不會長久,而從國內外經驗來看,真正的品牌文化企業更需要時間和資金的積累,”薛冰坦言,“如果有可能,我們也不排除在上市前考慮引進戰略和財務投資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