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證券日報 2012-07-16 ■本報記者沈明
作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研究成果,《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首次發布。根據“十一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該報告以指數評估的方式將我國31個省市的文化產業發展劃分為“三大梯隊”。其中京滬兩地文化產業發展指數遙遙領先。
研究結果顯示,北京、上海位于“第一梯隊”,指數值在85-90之間,且兩地指數差異較小。第二梯隊集中了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指數值介于52-26之間。第三梯隊分布著25個省區市,指數值低于26。其中,遼寧、山西、湖南、河南、福建、湖北和天津相對領先。
研究報告顯示,北京、上海的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分別為85.69和87.27。其中,上海的文化發展表征性指數達到76.62,高于北京的54.77。然而,北京的內涵性指數達到67.90,高于上海的52.05。
據介紹,研究團隊以表征指數、內涵指數為核心指標合成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表征指數體現了文化產業的外在特征,涵蓋了各地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經濟影響、社會影響、發展模式等。而內涵指數是可支撐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在因素,包括“文化資源豐富程度”“重點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文化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等等。
“綜合而言,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尚處于政策哺育期和成長發展初級階段,文化產業發展表征性指數普遍偏低”!吨袊幕a業發展指數報告》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胡惠林說,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顯著特征是“文化金融投資拉動”,市場經濟尚未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
胡惠林認為,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要求,而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處于政策哺育期。這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需中央及地方在符合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政策引導和合理規劃,以期實施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戰略。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