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新聞中心-中國網 . 2012-04-16
4月16日上午,江西省蓮花縣委、縣政府隆重舉行列寧學校修復竣工暨中國蓮花文化園規劃新聞發布會,提出要以列寧學校修復竣工為契機,借用植物蓮花的形象,將蓮花旅游文化產業園打造成“紅色綻放、古色環繞、綠色支撐”的靚麗文化名片。據悉,蓮花縣是一個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縣,是引兵井岡山的決策地,也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和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之一,毛澤東、彭德懷、陳毅、方志敏、胡耀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戰斗足跡。蓮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列寧學校的修復和旅游文化產業園的規劃建設是蓮花縣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加強文化建設要求,向黨的十八大獻禮的一個重大文化項目。
列寧學校位于蓮花縣琴亭鎮花塘官廳內。建成于1912年的花塘官廳原是清朝末代皇帝傅儀漢文老師朱益藩及其父朱之杰、兄湖南巡撫朱益浚前后歷經50余年所建的私邸。整座宅院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氣勢恢宏,融北京王公大院、江南文人園林和贛西民居建筑風格于一體,是江南古建筑之杰出代表。據史料記載,花塘官廳又是中共湘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是中共湘東南特委、湘東南蘇維埃政府駐地和列寧學校校址,也是紅六軍團前身紅十七師重要的組編地之一。王首道、袁德生、張啟龍、彭德懷、甘泗淇、王震、肖克、胡耀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此戰斗生活過。
由于年久失修,風雨侵蝕,列寧學校多處坍塌,墻垣殘破,古物毀損。2010年5月,蓮花縣委、縣政府開始對列寧學校進行搶救性維修。2011年7月,蓮花縣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把列寧學校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景點。經過兩年的努力,列寧學校修復告竣。修復后的列寧學校,通過實物陳列、圖片布展、模擬場景、幻影成像等方式再現了當年列寧學校的教育和生活場景。
據介紹,中國蓮花文化園以蓮之梗建設“紅色聯苑區”,除了花塘官廳的修復,還將復建400余年歷史的復禮學校,并建設決策廣場、將星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墻和“岔路口”迷宮求索培訓中心、星熠影院等項目;以蓮之葉建設“青蓮廉苑區”,主要展現的是蓮花的清廉文化;以蓮之花建設“五彩連苑區”,通過多樣化的濱河休閑連景觀設計,建設休閑文化帶和濱水風光帶;以蓮之莖建設“憶古思源區”,通過琴亭橋、秀蓮橋、勤王臺、貞孝坊、西竺寺、帽子頂、高天巖、石城洞、仰山文塔、吳楚雄關等10個有代表性的蓮花自然和人文山水景觀,打造獨具特色的蓮花山水風情;以蓮之子建設“綠色蓮苑區”(即“荷花博覽園”),貫穿蓮花縣的紅古綠資源。
通過規劃建設,中國蓮花文化園將打造出“蓮花福地”、“紅色槍王”、“生態休閑”三大旅游品牌,推動地方文化建設,從而把蓮花縣的文化財富轉化成精神財富、物質財富和發展推動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大繁榮。
友情鏈接: